首页 动态 > > 正文

世界快资讯:影响中国的历史事件

2023-02-08 13:49:27 来源:互联网 分享到:

社会历史事件对社会个体生命历程具有塑造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个体生命历程因事件的发生改变人生轨迹或者方向。今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影响中国的历史事件,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影响中国的历史事件一:吴三桂放清兵入关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相关资料图)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六年(164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2]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病逝。追谥为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

影响中国的历史事件二:隋文帝开创科举制度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1-3]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在中国,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为江南贡院,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另辟有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影响中国的历史事件三:董仲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董仲舒传》中记载了董仲舒提议的原话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武帝纪赞》中,记载了汉武帝的做法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近代中国史,率先揭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思想家易白沙(1886-1921年),1916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孔子平议》一文。

看过“影响中国的历史事件”的人还看了:

1.近代史历史事件论文

2.世界近现代历史事件

3.中国历史事件

4.中国古代著名历史事件

5.洋务运动的历史事件

6.古代著名历史事件

关键词: 影响中国

x 广告

商家花10万请人直播带货 结果3个月卖了不到700元

随着电商直播领域的发展,直播带货已经逐渐进入各个行业,成为新的营销方式,门槛低、投入小,拿起手机就能直播带货吸引了无数商家加入其中

国内油价将迎来下调:国际原油跌破90美元关口

国内油价要大幅下调,可能已经是很快要到来的事情了,因为原油期货价格已经在持续下滑,甚至收回了俄乌冲突以来的涨幅。北京时间5日凌晨,

山西发布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5月16日,省政府印发的《山西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

4.2万余名残疾人有了专属辅助器具

市残联辅助器具中心为我提供的这辆轮椅,可以躺可以坐,时间长也不太累。由于交通事故导致高位截瘫,张家口市桥东区重度肢体残疾人边海卧病

大庆航空救援支队张家口驻防队伍圆满完成任务

近日,在跨省驻防460余天,圆满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森林防灭火、应急救援等安保任务后,大庆航空救援支队张家口驻防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中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