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提起李白,老一辈们总会下意识想起他的称号——“诗仙”。而年轻一代的第一反应,大多则是热门手游《王者荣耀》中的一个刺客类角色。历史上,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带着对李白的崇拜与好奇,我查阅了很多关于他生平的资料。最后得出的结论,令人惊诧不已:李白不仅诗词冠绝古今,同时还是唐朝顶尖的剑客!
公元701年,李白出生西域碎叶,五岁迁居绵州隆昌青莲乡。作为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他也算是出身富贵之家。《上安州裴长史书》记载李白:“五岁诵六甲”。六甲,即唐代小学的识字课本。也正是同年,李白开启了他的学剑生涯。
公元715年,李白15岁。此时的他,已有诗赋多首,并开始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这一年,他拜左邻击剑老人为师,剑艺得到了极大提升。公元718年,18岁的李白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等地,在川蜀游历求学问道。720年,便骑马出入通都大邑,在《结客少年场行》中写道:“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朱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由来万夫勇,挟此英雄风”。吴鸿,就是吴钩之意。大意是说,少年侠士精通剑术,可与传说中的白猿公相颉颃。身上衣服朱袍锦带,腰间插着的匕首宛若吴鸿。勇当万夫之相,平添英姿雄风。
公元724年,李白毅然离开故乡,踏上征途。经峨眉,往渝州方向而去。次年出蜀,写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言壮语。南游洞庭,车览吴越,寓居安陆,后移汾阳。他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也在河山间壮阔胸怀。但我们需知,古时的社会治安不比现在,尤其名山大川之间,更是山贼盗匪横行。李白又是孤身一人,能够自由穿行在山河之间,又何尝不是武艺高超的体现?
公元736年,李白移居东鲁汶阳。据传李白曾先后拜白云师太和剑圣裴旻为师,并在三年间,以“铁杵磨横针”的精神日夜苦练,把剑术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中,李白自称:“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说的就是他这三年来的学剑经历。此外,在诸多流传史册中,也都有李白侠肝义胆、除暴安良的相关记载。比如,刘昫的《旧唐书》里,就有这样一段话:“喜纵横术,好剑,任侠”。再比如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的:“少任侠,手刃数人。”相传在为民除害的过程中,李白与无数侠客结识,得一江南友人赠予龙泉宝剑。他在《留别广陵诸公》诗中也提过此剑:“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存心无疑事,所向非徒然”。
在《与韩荆州书》中,李白这样描述自己:“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力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雄心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义气”。看得出来,他热爱剑术胜过热爱诗赋,也心怀一颗为国为民的侠客之心。安史之乱后,李光弼镇守临淮,李白不顾自己61岁的高龄,主动请求上阵杀敌,想要挽救国家于危难,实现自己的满腔抱负。然而途中的一场大病,让他最终未能如愿,投靠族叔李阳冰处,醉死宣城。
在我看来,李白的一生,就像是一柄锋利的出鞘之剑。他因过于锋芒毕露而与官途的失意挫折为伍,但又用对国家的赤诚和对百姓的热爱,斩断了颓唐的灰败色彩。唐代文人崔宗之称赞李白:“担囊无俗物,访古千里馀。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李白一生文武双绝,是“诗仙”,也是“剑仙”。做事精益求精,不屈权贵门第,用实际行动为国为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精神和毅力,值得世人永远敬佩和传颂。正如余光中所说的那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中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