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唐华团队操作单孔双镜摘除食管癌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治疗的金标准。然而,传统手术需要开胸,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给一些患者留下了心理阴影。
近日,海军军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胸外科唐华教授团队在国内首次采用单孔充气纵隔镜联合单孔腹腔镜,通过改变手术入路,在不开胸的情况下,为食管癌患者精准拆除了体内的“炸弹”,仅在颈部和腹部作两个小切口,避免了开胸带来的“重创”。
(相关资料图)
进食受阻 竟是食管癌惹的祸
72岁的刘老伯近两个月特别糟心,吃东西老觉得有点哽噎,反反复复总是不见好转。他起初也没有在意,可后来严重到影响到吃饭,在子女的说服下,他才去医院就诊。胃镜检查发现:距离刘老伯食管门齿约30厘米有一个肿物,病理提示“鳞状细胞癌”,俗称食管癌。
平时身体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得了癌症?心烦意乱的刘老伯经人指点,来到上海长征医院胸外科就诊,医生详细了解病情后,第一时间将其收治入院。
胸外科唐华教授团队第一时间开展病例讨论,仔细研究评估刘老伯的病情。让医生担忧的是,刘老伯有多年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史和吸烟史,导致其肺功能呈现重度通气功能障碍。如果采用常规的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术后肺部并发症概率较高,风险极大。专家团队针对手术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细致讨论,如果能通过充气纵隔镜完成胸腔食管的游离,不仅能够避免开胸带来的损伤,而且还能达到肿瘤根治的效果。
改良术式 “双镜合璧”助力
唐华介绍,传统的食管癌根治手术需要在颈部、胸部、腹部作3处切口,在胸部完成食管游离,在腹部完成管状胃的制作,最终在颈部完成食管-管状胃的吻合,创伤较大。2017年,唐华教授团队在上海开展了首例充气纵膈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并改良了外国学者的充气纵隔镜技术,设计了从颈部清扫纵膈淋巴结和游离食管长度至膈肌裂孔的方案。2022年,《肿瘤外科学杂志》发表了唐华教授团队对于该术式治疗食管癌的中长期疗效,该研究发现,充气纵隔镜技术用于治疗食管癌的疗效与传统胸腔镜技术相当,具有恢复更快、心肺部并发症更少的优势,目前这一改良术式也被国内外同道所采纳。
随着微创技术的广泛开展,腹腔镜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达到了微创,但仍需在腹壁打约4-5个“洞”。采用单孔腹腔镜技术,只需要在肚脐上方切开约4-5公分切口,不仅可以同时完成腹腔镜下胃游离及管状胃的制作,还能进空肠造瘘。
对于肺功能不佳而尚属食管癌早期的刘老先生,单孔充气纵隔镜联合单孔腹腔镜手术方案无疑是最佳选择,从传统腔镜的颈胸腹三野11孔手术缩减为颈腹两野4孔手术,真正实现了“缩野缩孔”。
“开刀”不开胸 三小时精准“拆弹”
经过周密完善的术前准备,手术如期展开。由于操作空间狭小,完成充气纵隔镜手术并不容易。手术团队凭借丰富的食管外科经验和精湛的手术技巧,通过对内镜、超长五叶挡板、血管离断工具等各种先进设备的完美应用和改良,在麻醉科和手术室护士的配合下,唐华仅用了三个小时,顺利完成了“拆弹”手术。只在刘老伯腹部留下一个5厘米、颈部一个3厘米“刀口”。
由于手术完全在密闭的纵隔“通道”中完成,对胸部的器官、血管和神经影响很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无严重的肺部并发症。最让刘老伯一家惊喜的是,老人术后第一天就下床活动,第7天就能自如地吃饭了。经过胸外科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老人不到一周便康复出院。
近年来,长征医院胸外科常规开展食管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除了微创手术外,对于术前手术切除有困难或有2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胸段食管癌患者,同步开展术前新辅助治疗,通过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极大地延长了食管癌患者的生存周期。
“我们对单孔充气纵隔镜联合单孔腹腔镜技术已进行了第二次改良,为食管癌患者提供了新选择,通过开展前沿微创外科技术,将持续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唐华表示。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通讯员 王根华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中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